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十七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二代目轲比能 三
扯远了,还是说刘虞。在刘虞之前,汉人逃亡塞外还是属于自发的,是为生活所迫。中国的老百姓其实只要能过日子,其他要求也不太多,甚至谁当皇上都无所谓,普通老百姓能吃饱肚子就行。所以中原乱得活不下去了,跑到塞外给异族当农奴也无所谓。看起来是地位低下,但是有块地、能活下去,又不需要天天担惊受怕,傻子才不用脚投票啊。自从有了“刘虞新政”,以前偷偷摸摸越境逃跑现在成了大模大样走出去,要知道这不是跑个几十百把人啊,纵观三国、魏晋时期,跑出去的何止成百上千万?
每当中原战乱,汉族人口就要外溢,而且数量非常可观。这些掌握着先进生产力的劳动人口与兵源无一例外都成了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为了统治这些汉族人口,少数民族政权不得不向汉人学习,与汉人同化,更多的时候还利用这些汉人要打回老家去的要求,逐鹿中原。你说这到底是胡人乱华,还是汉人自己作死呢?
更何况他们遇到的是轲比能。
记录轲比能最多的是《三国志》。鲜卑人的二代目轲比能,书里说他“勇健,断法平端,不贪财物。”因而被推举为大人。打仗冲锋在前,执法公平公正,没有私有观念,有收益族人平分,还不拉帮结派,这简直就是道德楷模,典型的以德服人。
号称敦厚的刘虞不久就被公孙瓒干翻了,公孙瓒又被袁绍干翻了。等袁绍占据了河北,溃散的黄巾军、黑山军汉人大量逃亡到轲比能手下,充实了轲比能的队伍。要知道这些流民都是经过战争洗礼的有丰富战斗经验的人,遇到轲比能这样的首领,汉人“教作兵器铠盾”,轲比能也“颇学文字”,以至于到了轲比能时代,鲜卑人“建立旌麾,以鼓节为进退。”此时一副汉人做派的轲比能如虎添翼,鲜卑人也因为这些汉人而战斗力直线上升。
《后汉书》讲檀石槐的时候,还是着墨在写一个未开化蛮族首领的形象,到了《三国志》写轲比能,就已经很接近大家观念里面类似匈奴的草原游牧民族首领概念了。这说明从檀石槐到轲比能,鲜卑人的社会形态发生了飞速的变化。老妈吞了冰雹生孩子传说盛行的母系部落,到了轲比能时期一步就跨到封建社会的前期。汉人花了几十万年才从母系社会进化到封建社会,鲜卑人仅仅从檀石槐到轲比能一代人就走完了汉人几十万年的路。这就是落后民族的“后发优势”。
对于像鲜卑人这样的落后民族,檀石槐阶段崇尚武力解决一切,对汉朝封王嫁女那一套根本不懂。等轲比能吸收了汉人,立马发生了巨大变化。蛮族对先进文明的摧毁,在于他们不懂先进文明为什么先进。世界范围内这样的例子也是比比皆是。那些伟大的古代城市一次次被蛮族摧毁,就是个很好的说明。
不过等到落后文化明白了先进文化的好处,他们就可以毫无负担的奋起直追。先进文化走过的弯路,鲜血淋漓的历史教训,都成为落后文化的老师。当先进文化的人还在纠结是要固守传统,还是要革新前进的时候,落后文化已经甩开膀子赶了上了。这时候落后文化学的都是精髓,是先进文明最好的东西,他们没有历史包袱,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都已经在地板上了,还怕跌到地狱里去?
这样的落后文化一旦开化,发展速度惊人。沙俄、日本的崛起就是很好的说明。哪怕日本是被坚船利炮轰开的国门,到如今人家还感恩洋人的入侵。因为先进文明的因子已经深深烙在了他们的基因里去了。所以对待殖民、奴役,也不能一概而论,看到这些就斥之为非正义,就要反对。如果不是洋枪洋炮撕开铁幕,随之进来德先生、赛先生,只怕到如今我们脑袋后面还有一根辫子。十年动乱之后如果不是国门打开,拼命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与思想,你怎么做到经济老二?
特朗普如今四处出击,宣称“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是不是也背了历史的包袱?所以学习一切先进的文化,博取众家之所长,闷声发大财,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远比高喊口号来的实在,也比搞意识形态对抗更有成效。搞革命输出,只会让人惧怕,搞一带一路才有人跟着你跑。这也是发挥后发优势的正确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