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卅五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拓跋鲜卑 一
拓跋鲜卑在鲜卑诸部落中属于南下最晚,迁徙路程最长,移居最远的一支。按照《魏书》的说法,拓跋先人发源于额尔古纳河与嫩江之间的大兴安岭山脉。这也是以后蒙兀室韦、既蒙古人的发源地。
早期的拓跋部落也曾是大兴安岭地区较大的族群。史书上说拓跋部当时“统国三十六,大姓九十九”,这说明拓跋先人曾经是大兴安岭地区的部落联盟的酋长。西汉末年以及王莽时期,匈奴的势力逐渐衰弱,到东汉初年匈奴第二次南北分裂,因此拓跋族人迁徙到了呼伦贝尔湖地区,并逐步向西发展。这前后差不多一百多年时间,拓跋部与匈奴、丁零、高车等部融合,慢慢势力发展了到蒙古草原的西部。因而檀石槐建立鲜卑大联盟的时候,拓跋部就是其下西部鲜卑的大帅。东汉末年的轲比能时期,拓跋部已经迁徙到漠南,占据了所谓“匈奴故地”,也就是汉代的云中郡亦即河套以北内蒙的托克托县区域了。
迁居到呼伦贝尔草原的拓跋族人虽然在檀石槐治下,但是有些风俗就跟其他鲜卑人不太一样。其他部落还在公推大人的时候,拓跋部走的是“七分国人,兄弟统之”的道路。也就是这时候的拓跋部不仅是檀石槐下属的大人,还是八个较大部落的大帅,只不过这八个部落的小帅不是公推选举的,异姓酋长被取消,而是拓跋氏八个兄弟去当酋长的,由公推改为世选制了。所以七个部落加拓跋本部一共八个部落形成了相对紧密的部落联盟,这也是后世“鲜卑八国”的起源。要知道檀石槐时期西部鲜卑总共也不过二十多个部落,拓跋家就统治了八个,势力也不小了。各部落又以酋长姓氏命名,形成了后世拓跋“宗室八姓”,且规定这八姓“百世不婚”, 创造了拓跋与外部联姻,依靠世代姻亲团结其他族群的条件。
根据研究,拓跋部落联盟除了宗室八姓,曾经还有七十五姓。这里面匈奴有六,丁零有六,柔然有三,乌桓以及东部鲜卑有九,其他各族包括朝鲜族、藏族、回纥等族有七。这就有三十一个。团结的部落甚至远到帕米尔高原、青藏高原,乃至朝鲜半岛。从拓跋部姓氏就可以看到一张广大的关系网。这个以宗室八姓为核心,其他姻亲七姓为拱卫的部落联盟成为后来拓跋崛起的基础之一。这个治理传统有别于其他的鲜卑部落。
东汉末年三国时期,拓跋部的头人就是被北魏追奉为始祖元皇帝的拓跋力微。只不过刚即位不久的拓跋力微时运不佳。拓跋族人在力微老爹诘汾的带领下刚迁到匈奴故地这么个好地方,附近眼馋的部落还是不少的。没有了檀石槐、轲比能这样的强人管束,部族之间的争斗在所难免。所以这拓跋部就被西部鲜卑里比较强大的部落追着打,部民跑了不少。无奈之下,拓跋力微带着剩下的族人投靠了另一个大一点的部落——没鹿回部。
没鹿回部的大人叫做纥豆陵宾,后来这一族改汉姓的时候改成了窦姓,因此史书上也把没鹿回部当时的头人叫做窦宾。根据记载初期拓跋力微投靠没鹿回部的时候,估计也算不上狠角色。因为有一次部族征战,窦宾被围,战马被射死,眼看就要人头跟身子说“撒由那拉”了,这时拓跋力微把自己的战马给了窦宾,力微徒步杀出重围,使得窦宾转危为安。这也算得上救命之恩吧。可是为了报答这个不知名的救命恩人,窦宾竟然在草原上找了一年多才找到拓跋力微。如果是有头有脸,名声叫得响的部落头人,找起来哪有这么费劲啊。
弱小的拓跋力微还是很豪爽的。当窦宾找到拓跋力微,要把自己财产的一半分给他时,拓跋力微拒绝了。战场上救人一命,更何况是自己的老大,哪能图什么回报?能分一半家产出去的窦宾也是个英雄,所谓惺惺相惜,于是窦宾把自己最喜欢的女儿嫁给了拓跋力微,并且划了自己领地北方的一片牧场当做陪嫁给了拓跋力微。从此拓跋一族才站稳了脚跟,跑掉的族人才陆续回归。拓跋力微娶窦氏的那一年正是黄初元年,曹丕篡汉那一年。
娶对了老婆的拓跋力微事业蒸蒸日上,找对了老丈人奋斗时间的确要减半。按理说拓跋力微对老婆应当是当祖宗供着的,然而这个窦氏却是惨死在自己老公的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