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西 十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云冈石窟与伊东忠太 二
伊东忠太对中国的考察结果多见于他的专著《中国建筑史》、《伊东忠太建筑文献》、《中国建筑装饰》、《西游六万里》等书,当然这是翻译过来的名字,原本的名字可以看图。关于中国考察的见闻他也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纪行——伊东忠太建筑学考察手记》,这本《手记》记录了清末很多中国的社会风貌,算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速写吧。
《手记》里面有许多有趣的故事,现在读来也是让人唏嘘,读《手记》既可以让人了解当时中国风貌,也可以窥见伊东忠太这样的日本学人的心态,带着脑子读,也可以当做一面镜子反思一下中国人的思想。
当然伊东忠太在《手记》开篇就已经说了“切莫将此篇文字纯以学术著述看待,视其为海外逸闻趣谈或奇谈可也。”所以,如今的人读这个起码也要有这个心态,带着“帝国主义走狗文人”的标签去看伊东忠太,《手记》这本书你就没必要去读了。
在介绍中国的时候,伊东忠太谈到了交通问题,他说中国自古就有“南船北马”之说,他自己的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只不过在中国的北方,“一日行程,也不过五六十里,至多八九十里。”“若是赶路太过,以致误过驿站、客栈,结果就会是找不到投宿过夜之处。”
被伊东忠太吐槽的还有当时不统一的度量衡。最让他头痛的是“若是在行在中国,即使一文不花,最终也会让你身无一文。”原来当时中国各地币值不统一,直隶的百元到山东就贬值成了九十五,到河南又贬成九十,走完十八行省,就算一毛钱不花,最终也会贬的一钱不值。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但也不是空穴来风。所以当时伊东忠太在中国旅行是自己带着秤的,为的是称银子的重量。但是就算是自带了秤,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他经常为了多一厘少一毛而跟中国人“锱铢必较”。就算是用铜板,他也发现当时各地铜板制式不一,与银子兑价各异。甚至市面流通的铜板里面不仅有汉、唐、宋、元、明、清各朝的钱币,还有日本的“宽永通宝”,只不过他所见的“宽永通宝”大多都是一厘的,一百文铜钱里面,起码要有五六枚是这种“宽永通宝”。
不光币值,就算是算个长短,讲个行路里程各地单位也不统一,甚至同一个省也有差异。以至于伊东忠太经常是在打听路程的时候,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为此他还咨询过若干地方官员,一探究竟,结果官员们经常是“会神闲气定告知:全段路程的测量数字与分段路程的测量数据自古以来就相径庭,又何怪之有?”作为帝大的工学博士,听到这个回答,伊东忠太自然是一头曝汗。他测算过,四川的一里相当于日本的四町十不到,但是直隶的一里却比日本的五町还长,有的地方一里竟然有六町那么长,这让伊东忠太简直要惊掉下巴。
让伊东忠太头痛的还有语言。幅员辽阔,方言众多,就算中国人自己都要被烦死,且不要说一个日本人。当时虽然有北京官话,但是到了穷乡僻壤官话也不起作用,有时候一句话要通过三、四个翻译才能搞清楚意思。不过作为日本人有个优势就是可以跟中国人“笔谈”,很多时候,伊东忠太认为“笔谈”比翻译靠谱。
中国的道路与第三产业也是伊东忠太的吐槽对象。“中国道路难行是世界闻名,道路从来不加养护,故路况只能是每况愈下。”所以每每遇到大雨,就要多加马匹拉车,但是就是三、四匹马拉车,那种泥泞的道路也不过日行三四里,还搞的人困马乏,因而很多时候,他只能望路兴叹,停下行程,等雨停路干再赶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