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五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听故事的正确姿势 三
我要讲的鲜卑人的故事就是从这个视角去回望。
鲜卑人崛起的时候,甚至还处在氏族社会后期,母系社会遗风还很重。历代鲜卑强人在摸索中找到自己的信仰武器,那就是佛教。印度历史上雄起的时候都是佛教兴盛时期,作为强势文化的佛教一路扩展造就了西域一个又一个强国。羌人姚兴奉鸠摩罗什为国师也不过是起了个头,到了鲜卑人修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一下子就称霸一方。这不得不让人深思。可以说从鲜卑人那里汉族人才开始真正认识佛教,佛教从此几经磨难流传开来,大唐盛世有了佛教的加持才能如日中天。信仰的力量是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时肯定有人会说,人家鲜卑人信佛正是汉化的表现,这也证明了汉文化更优越。要知道人家信的可是从西域传来的佛教,跟你汉传佛教是两码事。虽然佛教早在汉朝就传到中原,但只是成仙、方术的一种,几乎没有出贵族的小圈子,对社会生活几乎没什么影响;魏晋时期的佛教还依附于玄学盘亘于社会高层,民间根本不了解;正是在北魏时期带有国家政治色彩的佛教才飞速发展起来。孝文帝时期全国寺院有六千多所,僧尼七万七千多人,北魏末期,更是达到了寺院三万有加,僧尼二百多万。这时候才说得上佛教真正进入中国,让普通百姓接受。以至于南朝的皇帝有样学样,宋明帝、梁武帝乃至隋文帝都是笃信佛教,武则天称帝之后更是把佛教立为国教,不是没有道理的。
这期间甚至形成了佛教式朝贡体制。在当时的东亚、东南亚以及西域各国不尊佛教的国家难有立身之地,以为天照大神无敌的日本就是例子。日本第一次遣使入隋,大讲天照大神的故事,被文帝斥之为胡说八道。所以第二次遣使入隋的时候,领头的小野妹子就是带了人来学佛法的。就是倭国国书里说的“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无恙”,也是化用汉译佛经《大智度论》的。有了佛教这个载体,到了隋唐时期佛教成了垄断东方的世界宗教,才出现了“万国来朝”的景象。不是鲜卑人给中华文化增加了佛教的因子,又哪来的大唐盛世?这到底是中国人救了佛,还是佛救了中国人?
问题是这么强横的佛教到了中原也逃不掉同化的悲剧。可以振兴那么多国家与王朝的佛教,被中华文化同化以后就去搞打坐参禅,深山苦修,闹市净土。这才是现在概念中的汉传佛教。宋代理学大兴,佛教式微,但是契丹人、党项人、女真人崇佛,一波接一波的来硬钢;蒙古人一看不对,信奉了藏传佛教,这时候汉传佛教也翻不起大浪;到了明代汉传佛教大行其道的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出家还有年龄限制并参加考试,度牒的数量与发放时间也有限制,景泰年间更是拿度牒做买卖,汉传佛教的文化强势已经荡然无存;大清国了,人家干脆限制了没落的汉传佛教,一心尊崇藏传佛教去了。这样的同化是喜还是悲?
迅速崛起的鲜卑人强盛一时,但是很快就又销声匿迹了。因而现在来说鲜卑人的故事,是要去探究他们为什么能崛起,又是因为什么而消亡。不以这种姿势去看鲜卑人的故事,你就无法理解我的讲法。再遇到个杠精、键盘侠,我就算交代到这故事上了。
如今讲个故事都这么费劲,是不是也属于要坚守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