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十九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二代目轲比能 五
为了让轲比能成为可以依靠的后援,曹操也学刘虞,开放边界,一下子大量难民涌入草原,壮大了轲比能,繁荣了草原民族。最初的轲比能出来打仗有点小儿科,不过领兵几百几千,短短几年,已经是控弦十万,所向披靡了。从最开始的一点点鲜卑人领着匈奴人帮曹操,到后来几十万几百万中原农民投到轲比能麾下,这时候的轲比能打仗就不仅仅是为了吃饱肚子了。
农民相对于游牧民更有组织性,只要有合适的领导,有能凝聚他们的诉求信仰,这些农民打起仗来是很厉害的,这个可以参见农村包围城市,小米加步枪的成功经验。在这以前可以说没人把鲜卑人当一回事,名不见经传。而融入了大量匈奴人又裹挟了无数汉人的鲜卑人这时候已经强大的可怕了。以后鲜卑人各领风骚的几个分支,例如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以及拓跋鲜卑,都是在这时候逐步强大的起来的。
鲜卑人的壮大与其他民族不一样。汉人的习惯是逼着别人汉化,从南匈奴到羌人、氐人等等都是走的这个路数。鲜卑人在人数上不占优势,文化上也处于劣势,所以鲜卑人走的道路是以开放的心态向先进民族,先进文化学习。每打下一个地方,每征服一个民族,鲜卑人都主动去学习、去融入,而不是以征服者、占领者的姿态高高在上。虽然所有的鲜卑人都来自大兴安岭以北,但是在南下西进的迁徙中,他们都是就近融入当地的文化,吸收最先进的部分,而不是以自己的文化去同化被占领地区。这很有点像日耳曼人,当初被视为蛮族的日耳曼人打垮了罗马帝国,很快在学习罗马文明的基础上,又建立起来神圣罗马帝国,比罗马人还罗马人。鲜卑人就是这么干的。
来者不拒的鲜卑人在学习文化上有些饥不择食,慕容鲜卑南下较早,走了汉化道路,宇文鲜卑因为是匈奴人做了贵族走了匈奴化的道路,段氏鲜卑靠着乌桓走了乌桓化道路。这简直就是走到哪就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等到最晚南下的拓跋鲜卑开始走汉人道路的时候,汉人也就无路可走了。各部鲜卑人把后发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才有一路叱咤风云的各个鲜卑政权,才有北魏一举结束十六国乱局的结果。正是因为有了鲜卑人这样的经历,这才教育了汉人,使得汉人开始正视大汉朝自以为无敌天下的文化,果断的放弃了汉文明中羁绊前进步伐的那些东西,这才有了大唐文化的繁荣。这也就是哲学上说的扬弃。
鲜卑人的每次文化融合,都产生了跳跃式的发展。他们不拘泥于所谓的传统,以实用主义的精神饥渴的学习,努力的融入,一步步前进。正是鲜卑人给危难之中的汉族人送来了一剂良药,才使得汉文明没有如同其他文明那样灭绝、断层,而是浴火重生。所以去大同看云冈、去洛阳看龙门,看不到这一层,那就是白去了。汉文明就是从大同开始又一次重新上路,新的解读让汉文明再一次崛起,造就了大唐时期汉文明的新高度。
本来曹操打乌桓踏顿,去掉了东部鲜卑的后援,让轲比能日子能好过一点,轲比能也尽力帮助曹操,各取其利也没有大问题,毕竟互利互惠是合作的基础。但是脑子抽了一下的曹魏又因为汉人的傲慢,又开始了自己挖坑自己埋的把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