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卅八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三十年七大王 一
冷血的拓跋力微死的时候是一百零四岁,这放到如今也是个老神仙了。按照那时候的生育观,拓跋力微应当是子孙满堂的。你想想曹操活了65岁,一生戎马,但是他还是忙里偷闲生了二十五个儿子,女儿还没个准数,怎么着子女也三、四十个了。拓跋力微即位那年正好是曹操死的那年,活了一百多岁史书上说他只有四个儿子,难道是鲜卑人玩养成游戏先天不足?还是说那时候鲜卑人就搞计划生育?
其实都不是了,只要你细心观察,中国史书里面记录北方民族传承的时候,大多只记着有三、四个儿子,最典型的就是匈奴。一般讲述匈奴故事的时候,总是一个单于加左右贤王的三驾马车。这实际上一来是受母系氏族影响的遗风,二来是就算是儿子多,长大了一般都分点财产让儿子独立出去单过了。能分的都分了,剩下的土地牧场不好分,所以一般就留给最看重的三个儿子。一个继承大位当单于,剩下两兄弟辅佐单于,左一个右一个当保护伞。其他的儿子早就分家了,所以史书里也没什么存在感。能记到四个儿子,大多就如拓跋力微这样的情形,要么是老酋长是个长寿神仙,儿子熬不过爹,先死了,要么就像沙漠汗出了变故死在继位之前,才有个老四出来顶缸。
好,看懂了这一点,你再来理解一下史书里面写的拓跋力微死后的这段历史。
拓跋力微死后,史书说拓跋部落“诸部叛离,国内纷乱”。离叛前文也解释过了,实际上走掉的都是保守派的部落。这个纷乱的表现就是拓跋力微死后直到他孙子被封为晋国的代公的三十多年期间,拓跋部竟然出了七个大王。而这期间拓跋部多次参对周边部族动武,简直是穷兵黩武,有点类似为了转嫁内部矛盾,才对外进行战争的意思。这还不是内外乱成了一锅粥了?
可是你捋一下这三十年的七大王,你会发现事实远不是汉人史书里写的那样。拓跋力微死后继承王位的是沙漠汗的兄弟拓跋悉鹿。拓跋悉鹿在位十年去世,弟弟拓跋绰继位,拓跋绰在位六年去世,传位给拓跋沙漠汗的儿子拓跋弗,拓跋弗继位仅一年就死了,接任的是他最小的叔叔拓跋禄官。拓跋禄官上位之后,把国土一分为三,自己统领东部,沙漠汗的另一个儿子猗㐌统领中部,猗㐌的弟弟猗卢统领西部。公元305年、307年猗㐌、禄官陆续死后,拓跋猗卢一统三部,被晋国封为代公。加上被追奉的文皇帝沙漠汗,这三十几年等于被北魏正式承认的大王就有七个。如果这些先王都是靠乱上位,北魏会追奉他们为正统么?
如果如汉人史书里说的那段时间国内纷乱,仅从数量上说是够乱的。不少后世研究者也认为此时拓跋鲜卑传承制度不明显,一会兄弟一会侄子,搞来搞去乱七八糟,兄终弟及不像兄终弟及,长子嫡传不像长子嫡传,总之是一个乱字了得。但是你看看我上面耐心给你列的世系传承,不难发现拓跋鲜卑这个时期其实是老老实实坚持着草原人兄终弟及的传统的。
为了拓跋的发展,沙漠汗献出了生命,他的几个兄弟都没有忘记他,所以两个弟弟陆续接班以后,又把王位传回给了沙漠汗的儿子拓跋弗,这是严格按照三个兄弟轮一圈的做法来执行的。可是拓跋弗命不长,在位仅一年,因而才出了个四叔禄官来继位。四叔禄官也没有霸着王位,而是同时分国为三,让大哥沙漠汗的两个儿子猗㐌、猗卢同时担任首领。这看起来像是分裂,但是到了猗卢一统三部,难道不是做叔叔的禄官带着两个侄儿历练,等形势稳固了,再把江山归还给大哥的孩子么?就算是后来做了代王建立了代国的拓跋猗卢也是把位置传给了哥哥猗㐌的孩子普根,普根之后更是让拓跋弗的儿子、沙漠汗的孙子郁律接替了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