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四十六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昙曜五窟之拓跋圭 二
当然开空头支票是无法笼络这些部落的,最实际的搞法就是让这些部落迅速得到实惠,尝到甜头,不然没有人长期跟着你跑。所以拓跋圭带着匈奴、乌桓这些部落的时候喊的口号就是“打土豪”,学着他爷爷的样子去打高车、柔然这些“土豪”。然后又把高车、柔然的人拉到一起说去抢浮财,这次抢的就是慕容的西燕与汉人。
拓跋珪继位之后八年之内,拓跋珪前后就对周边进行了十五次大的战争,基本就是横扫草原无敌手。每次战争都会收获大量的人口、牲畜、财物,一时间拓跋珪的部众滚雪球一般壮大了起来。
拓跋珪首先要报仇的是灭掉匈奴铁弗的刘卫辰与独孤的刘显,有慕容垂的帮忙,消灭刘卫辰与刘显毫无悬念。仅灭铁弗刘卫辰之后,拓跋珪就“获其器械辎重、牛羊二十余万”,其后又得到“名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史称“国用由是遂饶”。这算是打了一个大土豪,跟着拓跋珪的各部也是“班赐大臣各有差”分得不少浮财。
有了这些基础,拓跋珪就剑指中原,开始了与慕容燕国的闪电战,终于一步跨进了中原,当上了真正的魏国皇帝。
原本慕容垂帮助拓跋珪无非也是想拓跋珪为己所用,意在与西燕等政权争夺天下的战争中取得优势,自然也容不得拓跋珪的壮大。看到拓跋珪在草原如入无人之境,慕容垂终于意识到自己养虎为患,于是主动发动进攻,意图凭借军事优势消灭拓跋珪于还没做大之时。谁知这下送了拓跋珪一个机会,不仅没能灭掉拓跋珪,反而葬送了后燕。
拓跋珪先是避后燕军锋芒,在耗尽燕军锐气之后,拓跋珪对燕军实施了反包围,一举歼灭了北伐的燕军。其后拓跋珪趁势南下占了晋阳也就是太原,迅速出井陉翻越太行山进攻河北,把燕军分割包围在中山、信都、邺城这几个据点而互不相通。此时燕军大势已去,等到这几个据点被拓跋珪攻下,后燕在中原已无立足之地,残部只好逃回老家辽东。至此,河北尽为北魏占据,显赫一时的慕容鲜卑从此销声匿迹,慕容后人也只能在金庸小说了谋划复国了。
当年那个以魏为国号的少年终于站到了魏国的故土之上,多年的愿望得以实现。打江山易坐江山难,军事占领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要怎么治理好这片国土,才是拓跋珪面临的下一个难题。
拓跋珪占领了汉人故地,第一个举措就是从盛乐迁都到平城也就是现在的山西大同。
大同在秦汉以前周围还是一片荒原,西汉时期虽然在此设县,实质上还是一个防御型的土堡。刘邦被围的白登山就在大同郊区,可想而知当时的大同是个神马景象。
东汉以后,汉族势力逐渐南退,实际上失去了对大同以及周边地区的控制,成为了游牧民族的牧场。拓跋猗卢当代王的时候,曾经以大同为南都,虽然修建了城邑,但是代国灭国的时候又被夷为平地。
等到拓跋珪占领了河北、山西,为了更好的经营这些地区,决定迁都大同,开始营建大同。北魏的平城分为廓城、宫城和汉代旧城三个部分。宫城在大约今大同火车站一带,汉代旧城在现在大同东郊京包铁路南侧的古城村附近。
廓城位于宫城与旧城之间,拓跋珪曾经迁徙了燕国“六州二十二郡守宰、豪杰二千家于代都”,其后更是“分徙吏民及徙何种人、工伎巧十万余家以充京都”,在廓城形成了一个人口密集的地区。廓城包括了现今大同火车站以南,市中心以东、以北的地区,东西宽4公里,南北长4.5公里,黄土城墙高大雄伟,虽无壕堑但是固若金汤。
廓城内的居民坊大住四五百家,小的也有六七十户,坊间开巷,巷通街衢。城南有白楼,楼上有鼓,晨昏击鼓开闭城门,逾时出入即为犯禁。你看看这是不是大唐长安的前身?
廓城内曾经建佛寺近百所,现在的华严寺、善化寺都是那时候修建的。廓城外就是刘邦被围的白登山,此处被北魏改建成为御苑,苑内的太祖庙,又叫东庙,就是供奉拓跋珪的。城西也有御苑,云冈石窟的位置就是以前的城西御苑。城南的商业区有一座道教的大道坛庙,是北魏道教最主要的建筑。
经过几代皇帝的营建,大同从一个荒芜的小城变成了一个繁华的大都市。
如今的大同如果以北魏首都为切入点发展一下文旅事业,其实可以有很多文章可以做,不过目前来看,似乎北魏不是大同的一张牌,至少不是王牌,不晓得是没有意识到文化与商业上的重要性,还是说羞于提及这段鲜卑人当皇帝的历史,对于1500多年前的历史还不能正视,谈何复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