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五十八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昙曜五窟之拓跋濬 三
自从拓跋濬遇到了昙曜,拓跋濬的人生轨迹就发生了变化。这时候的拓跋濬才是汉人史书里面那个息兵爱民,休养生息的皇帝。要知道拓跋濬十三岁登基,二十六岁就死了,在位时间满打满算才十三年。在他遇到昙曜以后,北魏的民族矛盾渐渐平息,变成了小火慢炖的形式,以往那种激烈的对抗看不到了。
那个暴力皇帝也改变了。拓跋濬不仅后来废除了自己制定的苛刑峻法,甚至死囚都不用砍头,只是发配戍边;连坐的罪行也不涉及十三岁以下的小孩;拓跋濬执政后期还搞起了解放奴隶运动,要求蓄奴的家庭释放奴隶,如果不放就要判刑,判刑还不放只要奴隶家人告发,立马以抢人罪论处。
佛教深深的改变了这个国家上上下下的人。所以有了这个思想武器北魏才能发展了起来,而不是一些汉人认为的那样,是因为北魏此时彻底汉化了,汉化了的北魏才踏实了,才不跟南朝的汉人政权打仗了。一个信佛的鲜卑皇帝,你跟我说他是个汉化皇帝,呵呵。
这是汉人在给自己脸上贴金,相反,正是因为北魏几代皇帝推崇佛教,以后的汉人才沾了鲜卑人的光,得以苟延残喘,延续文化。这才是余秋雨说“中国从此走向盛唐”的真正原因。作为一个语言学家,一个文字工作者,余秋雨慎重的选择了“走向”二字,而不是说“走入”,其内涵不言自明。
鲜卑人的故事讲到这里,算是要把我讲这个故事的几个目的实现了。实际上是解答几个问题,其一是一个民族或者说一种文化想要发展应该走怎样的路径?这就是要与时俱进,兼包并容,吸收人类文化一切进步的因子为我所用,以开放的心态拥抱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故步自封、唯我独尊,以为自己是这个星球上最先进最发达最高尚的人,蜜汁自信的往往就是最渺小的那一部分,也是最终会走向衰亡的那一部分。
其二是精神的力量不可忽视。历史上能独领风骚的民族都有自己坚持的信仰,能团结大多数的信仰,以这个信仰为纽带大家才能走到一起。这种信仰必须是能实实在在给老百姓带来实际利益,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信仰。作为经济人、社会人,乌托邦永远不是人们的精神归宿,大家都说好才是真的好。否则人们可以用脚来投票,这也是被历史不断证实了的。
其三是要认识到人类的先天不足,在探索社会发展的道路上任重而道远,起码到目前还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路。如果真的想要走向世界大同,还需要发挥聪明才智,积极努力的探索,而不是互相侵轧、杀戮。如果意见不同,说服不了别人,至少不要去迫害人家。谁也不比谁更聪明,谁知道谁对谁错?对错都要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论对错都不在当下,而是由后人来评说。
其四是怎么看待历史的问题。历史事件当然可以有各自的解读,在探究史实的同时,要尽量的客观,趋向事件的真相,并有自己的思考,而不是人云亦云,看到的都是“别人让你看到的历史”。毕竟历史是一面镜子,如果你天天看的是哈哈镜,谈何以史为鉴?
其五就是对社会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发展到如今没有消停几年,但是这短暂的和平已经让很多人忘却了历史。先进的文化如何在自保的基础上发展,如何规避落后文化对先进文化的摧毁,到目前也没有一个好的解决机制。所以做人要自求多福,多读书,读懂书,起码做到乱世来临能保身,和平年代能安家。
最后就是写这个故事的初衷,让朋友了解这段历史,在玩山西的时候,玩个明白。所谓历史无非就是时空的故事,旅游就是到那个地方去了解某个时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目的是增广见闻。游山逛水那叫打发时光,是从自己活腻了滴地方到别人活腻了滴地方再活腻一次,问题是你活的还不够腻么?
拓跋濬以后的故事还真就是有点八卦了,前几年热播的《锦绣未央》,甚至十多年前的《北魏冯太后》可以让你八卦一下。关于冯太后,讲起来就太香艳了,更何况朋友玩山西也就十来天,现在也是行程过半,咱也要把这裹脚布收一收了。如果大家还感兴趣北魏后来的故事,请留言,我考虑一下要不要接着写。
至少目前,鲜卑人的故事暂时告一段落,我也休息一下,然后接着去写《吃货大历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