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五十五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昙曜五窟之拓跋焘 四
宗爱是个太监。
在中国历史上太监难得有个正面形象,一句“你个死太监”几乎囊括了对太监的态度,像郑和这样的几乎算特例。“死太监”里面最具代表性的恐怕是李辅国、童贯、魏忠贤这些人,但是这个宗爱却是比这几个更牛X的宦官,只不过历史上对他的记录寥寥,而且属于人神共愤的那种。
史书上宗爱的身世来历语焉不详,只说他是因为犯罪被宫入宫的。基本上那个时代,当宦官有时候算是对犯罪分子的宽大处理,接受宫刑之后给个出路,就是去当宦官,所以宗爱也是服刑之后才当了宦官的。
宗爱当宦官的时候大约20多岁,比拓跋焘大几岁的宗爱有一次跟随拓跋焘打猎,因为宗爱“使出浑身解数,把皇上的每个毛孔都伺候的舒舒服服”,一下被拓跋焘看中,提拔他当了中常侍,也就是负责照料拓跋焘的饮食起居。按照史书的说法,如果宗爱不在身边,拓跋焘就会“寝食俱废”,这恐怕就不是宗爱擅长照料生活能解释的了。拓跋焘喜欢宗爱,甚至在拓跋焘打到长江边上举行庆功大会的时候,把宗爱封为秦郡公,开了历史上太监封侯拜王的先河。对一个人妖太监如此宠爱有加,这里面就有点说不清道不明了。
然而史书上说正是这个拓跋焘恩宠备至的“死太监”杀死了拓跋焘。按照史书说法是,宗爱给拓跋焘打小报告,说太子拓跋晃身边的几个鲜卑权贵意图不轨,结果拓跋焘听信谗言杀了这些太子的近臣,还导致太子忧愤而死。这个太子拓跋晃就是昙曜五窟里面第四窟那个皇帝,他没当过一天皇帝,死在自己老爹拓跋焘之前,拓跋晃的这个皇帝是他的儿子即位之后追认的。
史书上说拓跋焘因为太子的死伤心至极,慢慢发现宗爱是个挑拨是非的小人,所以想除掉宗爱,于是宗爱先下手为强杀了拓跋焘。这种说辞看起来顺理成章,但是,且慢。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宗爱想杀拓跋焘另立新君,那他接下去的动作就应该是昭告天下,老王已死,新君继位对吧。但是史书上的记载就让人迷惑了。
史书上说宗爱杀了拓跋焘以后就像个木鸡一样呆在旁边,而一帮子鲜卑贵族在那里“秘不发丧”,聚在一起开小会,讨论谁是接班人。宗爱即没有推出新君,也没有参加讨论,这宗爱只怕是个傻子吧,杀了那么喜爱自己的皇帝然后就没有了然后?
接着再看后面的故事。史书说宗爱得知了鲜卑大臣讨论立君的故事之后, “假传”皇后的命令,把那帮开小会的鲜卑大臣召进宫来,然后带着一帮太监把这些大臣给杀了,拥立了拓跋焘的小儿子南安王拓跋余当了皇帝,并把大臣们推举的皇帝候选人之一的拓跋焘第三子拓跋翰给杀了。
北魏的史书上说拓跋焘的是“暴猝”,这在历史上等于就是死于意外,有被暗杀的可能,毕竟北魏被暗杀的皇帝也是不少。《资治通鉴》里面直接说宗爱“弑帝”,这么个板上钉钉的事情,为啥北魏的史官就是不肯明说,而只是说拓跋焘“暴猝”?是不是当时的史官明白事实的真相,抗不住压力不能明说,又不肯撒谎,才说了个“暴猝”?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史官写的含含糊糊,可就苦了宗爱了。拓跋焘与宗爱典型的一对CP,这个宗爱疯了要杀他?再联想一下拓跋焘的灭佛,对杀崔浩的后悔,加上死后宗族大臣“秘不发丧”,这拓跋焘到底死在谁手里?细思极恐。
宗爱的“发疯”不仅仅体现在拓跋焘身上。这个宗爱是谁喜欢他他就杀谁,这不,他接着又杀了拓跋余。
史书上说拓跋余“好诗词歌赋,喜占卜问道”,咦,敲黑板啊,看的懂的自然知道。拓跋余继位之后,宗爱“位居元辅,录三省,兼总戎禁”,拓跋余封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冯翊王”,太监封王,宗爱是第一个。这简直跟他老爹拓跋焘一个态度,几乎就是把所有权力都交给了宗爱,要知道当初曹操也就是这样的官职啊。
备受拓跋余喜爱、堪比曹操的宗爱只不过200多天以后就杀了拓跋余。史书上说拓跋余因为得位不正,所以厚赏大臣,因为宗爱在朝中一手遮天,自己也没啥事干,于是“为长夜之饮,声乐不绝,旬月之间,帑藏空磬。”也是,权利都给宗爱了,除了荒淫无度这拓跋余也没啥可干的。只不过史书上说做了200多天逍遥皇帝的拓跋余,忽然又对权利有了兴趣,要找宗爱要权,说我好歹是个皇帝,一点权利都没有多没面子啊,你把权利给我点吧?于是宗爱就杀了拓跋余。
这宗爱真是个疯子,他恨的人不杀,喜欢自己的却一个接一个的杀。而且跟杀了拓跋焘一样,杀完拓跋余,这宗爱又成了木鸡,等着一帮大臣入宫,然后束手就擒。
这么弱智的一个宗爱,杀了两个在位皇帝,杀了两个准皇帝拓跋晃、拓跋翰,竟然在每次行凶之后就没有了然后。反而是一帮子大臣好像胸有成竹,行动周密。他们迅速控制了禁军,占领了宫廷,迎接拓跋焘的孙子、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入宫,同时派兵驰往白登山的东庙,秘密抓捕了宗爱以及同党,其后宣称拓跋濬是拓跋焘指定的皇位接班人,拥立拓跋濬为帝,这就是文成帝,也就是开凿了昙曜五窟的那个皇帝。嗯,这个皇帝信佛!
不管信不信阴谋论,起码从动机上来说,对于谋杀皇帝这个事情而言,谁是最大的受益者,谁最有准备,那么谁就是嫌疑最大的凶手。这帮大臣当初拓跋焘死的时候“秘不发丧”,还讨论皇帝人选,没有哪一个跳出来说拓跋濬是指定的皇太孙,是皇位继承人,现在又都跳出来说这个话?你当大家都是“虾(瞎)”?所以你回头细想一下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面,北魏的风云变幻,把所有屎盆子都扣到宗爱身上是不是可疑?
可怜一个宗爱,当初被鲜卑贵族“素贱”,连眼角都不会抬一下去看他,最后被“具五刑,夷三族”,可想而知那帮鲜卑贵族对支持走汉化道路的拓跋焘、拓跋余的宗爱恨到神马地步。
所以,宗爱身上也跟崔浩一样,佛道之争,鲜卑汉族之争是他们命运悲剧的根源。北魏之内民族矛盾激化到如此地步,仿佛一座即将喷发的火山,北魏还能不能好,完全就看这个继任的小皇帝拓跋濬的本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