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十五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首义之初,参与起义的多是新军里面军阶很低的下级军官与普通士兵,威望不足、难以服众。加上从普通百姓甚至洋人都对这些人不了解,以为这就是士兵闹饷哗变,有些洋人甚至认为这又是闹拳匪,准备武力干涉。此时此刻如果不是黎元洪、汤化龙这些人出面主政,发布安民告示、照会各国领事、解释民军意图,想让百姓支持、洋人中立是不可能的事情。
普通民众还好说,大部分汉人你只要说一句民军是“杀鞑子”的基本就能明白起义的目的。但是被义和团闹得心惊肉跳的洋人就不好解释了。为此,起义爆发的次日,军政府就颁布刑赏令16条,其中有“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等内容。10月13日,军政府正式照会英、日等国领事团,请其严守中立,不得容留清廷官吏。同时汤化龙派出军政府相关人员多次赴汉口租界向租界领事团说明、解释民军意图,争取租界各国中立。言语间提到了同盟会与孙中山,以资说明民军是革命党,反对的是清政府。对此法国领事罗氏在会议上声称“武昌布告,临时大总统为孙文。孙文,我之老友也。其人所言,主张共和政体,甚有规模,安可以义和团目之?”并极力反对德国领事武力干涉的提议。
10月17日,驻汉英、俄、法、德、日领事,公派英国人盘恩持公函至武昌军政府,表示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各国将严守中立,同时也要求军政府保护各国在汉侨民的安全。18日,上述5国领事发出布告:“现值中国政府与中国民军互起战事,查国际公法,勿论何国政府与其国民开衅,该国国内法管辖之事,其驻在该国之外国人,无干涉权,并应严守中立,不得藏匿两有关系之职守者,亦不得辅助何方面之状态。据此,领事等自应严守中立,并照租界规则,不准携带军械之武装人在租界内发现,及在租界内储匿各式军械及炸药等事。”
在汤化龙主持的外交努力下,列强对于民军的态度逐渐发生改变。英国驻汉口的海军指挥温思乐提议请(清朝)中央政府将清军调回,认为毋庸再战,图然阻滞商务。英国总领事向领事团提出议案,称:“扬子江流域各要冲已尽为革命军所掌握,华北地区亦将有革命军蜂起暴动。时至今日,派来本地出征之官军,早已失去继续战斗之自由与必要;且该军留驻此地,只能危害地方安宁,妨碍通商贸易。除此之外,对地方毫无裨益。基此,建议领事团按另纸(英国领事提交领事团建议转致北京外交团的电报文稿)所开内容致电北京外交团,由外交团提出交涉,要求官军撤去,等等。”
汤化龙虽然是文人,手中却有一个名为“汉口各团体联合会”的组织。这个联合会是从“保安会”发展而来,革命之前就到了汤化龙的手上。汤化龙给会员配备了像军装一样的会服,还让他们定期接受教育和训练,学习消防技术,学习保安技能,而且学习军事。更为重要的是,汤化龙还通过他的地位和影响,请湖广总督批准,购置了2000支德国毛瑟枪。汤化龙领导湖北咨议局参加国会请愿之际,这支队伍就曾穿戴整齐参加过游行。辛亥革命之后,对于稳定武汉的秩序,这支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
汉口租界领事团一致认为“革命军占领汉口期间,不仅对于外国人,即对一般良民,也都秋毫无犯;与此相反,官军攻陷以来,秩序顿形混乱,抢夺劫掠等种种恶行有增无已。此种对照,已为民众所公认。官军一旦败走,必至溃决,散兵游勇必立即化为盗匪。如此设想,决非杞忧。”英国公使朱尔典给英外相的报告中也承认革命运动进行得很有秩序,对外人利益表现了明显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