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卅四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武士英被捕后立刻爽快承认自己是凶手,并声称一人所为。后又翻案改供说是受到“北方”指使。就在众人要深究的时候,武士英竟于离奇死于狱中。陈玉生在镇江被捕竟然一直不到案。应桂馨竟然在“二次革命”的时候从上海地方检察厅模范监狱既提篮桥监狱逃脱。陈其美之流盘踞的上海真是光怪陆离。
武士英暴毙于监狱,越狱的应桂馨在往天津的火车上被京畿军政执法处的人乱刀砍死,而洪述祖躲藏几年以后,到上海打官司的时候被被年仅15岁的宋振昌(宋教仁的儿子)和刘白(宋的秘书)扭住,孙中山、唐绍仪闻得消息,即协助将洪述祖收押于捕房,后洪被解到北京的地方法院。1919年洪述祖被北洋政府判处死刑,执行绞刑。他那个身量估计跟孙子一样,有过之而无不及,所以行刑的时候脖颈支持不住身体重量,扯断头颈,尸身落地,鲜血直喷。这也是中华民国第一次使用绞刑。
回看这一公案,我以为最有可能的是陈其美指使应桂馨上演了一出连环套。在此之前,宋教仁北上欢送会上宋、陈两人就未来组织国民党内阁之方式发生言辞冲突,应氏在旁公开威胁:“你这样简直是叛党,我一定要给你一点颜色看看!”随之从怀中做掏枪势,宋氏则以“死无惧,志不可夺”相对,在其他国民党员劝阻下,双方不欢而散。据沈翔云回忆“陈其美、应桂馨这几天整天在商议这件事情,即使像我(沈翔云)这样的亲近之人,也不能够参与机密,偶然听到他们之间的几句对话,也是关于宋教仁的,而且他们说话的神情语气都不好看!”然后应桂馨以爆料为诱饵使洪述祖进入圈套,洪述祖之所以能上当除了爆料之外,应桂馨还答应洪述祖将自己所得款项分洪氏三分之一。于是,在陈其美控制的上海刺杀宋教仁,既能除去党内异己,又能嫁祸袁氏政府。
当然,宋氏之死因为当事之人各自有各自的说法,在那个时代都扯不清楚,到现在如果没有切实的资料来佐证,不管哪家的说法都只能说是推理与怀疑,这也是宋案至今还是悬案的重要原因。
颇值得玩味的是,宋教仁是至死也未尝疑袁。临终前,他口授遗嘱,由《民立报》全文刊登,自陈于3月20日“在车站突被奸人自背后施枪弹,由腰上部入腹下部,势必致死……”请求袁世凯,“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生之年,临死哀言,尚祈见纳”。至死宋教仁仍念念不忘“俾国家得确定不拔之宪法”。
听闻宋教仁被杀,汤化龙悲愤不已,他写了一副长挽联来表达自己的心迹“倘许我作愤激语,谓神州将于先生毅魄俱讫,号哭范巨卿,白马素车无地赴;便降格就利害观,何国人忍把万里长城自坏,从容来君叔,抽刀移笔向谁言。”此联中用典范巨卿是指东汉人范式,范式与张劭生死之交,张劭死后托梦范式“吾以某日死,当以尔时葬,永归黄泉。子未我忘,岂能相及?”于是范式素车白马,号哭而来。汤化龙自比范式,而以张劭拟宋教仁,“无地赴”云云,更显悲怆。来君叔即东汉人来歙,与范式一样,都是可托生死的“天下信士”,他死于刺杀,死前犹上表朝廷,议论国事,写罢,“投笔抽刃而绝”,这个刃,乃是刺客留在他身上的刀子。宋教仁的死状,恰与来歙相仿。死前不忘致电袁世凯,请其开诚布公,保障民权,制定宪法,更当得起“从容”二字。从此联可以看出宋、汤二人之间的情谊。汤化龙对宋教仁其人推崇备至,“而于主谋刺宋者,词意之间,尤深致愤懑,一时争传诵焉”(沈云龙语)。
宋教仁、汤化龙有着共同的理想,并且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一直共同努力去实践这个理想。谁料到事业未竟,宋教仁不期英年早逝,被害之时才年仅31岁。在汤化龙看来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位朋友,更是对他们理想的戕害。但是这并没有吓倒汤化龙,为了完成宋教仁的遗愿,为了要制定一部“不拔之宪法”,汤化龙将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自己前赴后继,走上宋教仁那样的不归路,死而无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