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廿七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袁世凯就在英美等国的斡旋下与起义军展开了谈判。这场谈判也是波折不断,时断时续,直到临时政府成立也没谈出个头绪来。
在早期的谈判过程中,黄兴等人就提出,只要袁世凯能劝说皇帝退位,消弭南北战端,就推举袁为临时大总统。所以各省联合会议在南京开会的时候就搁置了临时大总统的选举,改而推选大元帅了。
陆续独立的各省大部分在南方,以当时各省的力量以及组建政府期间的乱象,哪怕是成立了临时政府,南方似乎还是无力组织力量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发兵北上,直捣黄龙。毕竟与袁世凯手里的北洋新军的实力相比,南方这些响应武昌而起的各色杂牌部队战斗力还是很差一大截子的。甚至可以说,如果北洋军全力反扑的话,南方的临时政府能存在几天也是个未知数。
所以此时化解谈判僵局,不让中国四分五裂的最好办法,就是重提袁世凯当临时大总统的方法,既避免战火重开并蔓延至全国,又能顺利以临时政府目前构架推至全境。对此提议,孙中山也认为可行,他承诺“只要袁能真拥护共和,我就让给他。”
只不过南方搞的这个临时政府,清廷是不会轻易承认的。况且以前还有个以袁为临时大总统的提议,所以临时政府成立以后,袁世凯以大清国内阁总理大臣的身份致电孙中山“君主、共和问题现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说好的让袁做临时大总统,这下突然出了个孙中山,袁的失望可想而知,这封电报也是袁在做最后的讨价还价。
南方的革命闹得轰轰烈烈,满清朝廷也逐渐认识到事已至此,无力回天了。各封疆大吏也有不少人纷纷上书,请求共和。最关键的是北洋系将领中不少人倾向共和,袁世凯也不得不接受这一现实。清帝退位的时机终于成熟了。
1月21日,孙中山以《五条要约》的形式正式向袁世凯摊牌了。孙中山致电和谈代表伍廷芳及各报馆,并转致袁世凯,提出清帝退位后和平移交权力的五个要点:
一、 清帝退位,由袁同时知照驻京各国公使电知民国政府现在清帝已经退位,或转饬驻沪领事转达亦可。
二、同时袁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主义。
三、文接到外交团或领事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辞职。
四、由参议院举袁世凯为临时总统。
五、袁被举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宪法,乃能接受事权。
按一、二两条即为袁断绝满政府关系,变为民国国民之条件。此为最后解决办法,如袁并此而不能行,则是不愿赞同民国,不愿和平解决,如此则所有优待皇室八旗各条件,不能履行。战争复起,天下流血,其罪当有所归。
事已至此,清帝逊位已经毫无悬念。2月12日,隆裕太后接受优待条件,宣统帝溥仪逊位,清朝正式终结。袁世凯也于当天致电孙中山、参议院及黎元洪,承认“共和为最良国体,世界之公认”,“大清皇帝既明诏辞位,业经世凯署名,则宣布之日为帝政之终局,即民国之始基,从此努力进行,务令达到圆满地位,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