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卅一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根据《临时约法》的规定,临时大总统要在限期内举行全国大选,正式成立参众两院,并着手制定正式宪法。与汤化龙抱有同样理想的宋教仁,开始着手组建国民党。那个时候的同盟会并没有因为辛亥革命而重新团结起来,反而因为同盟会内部的顽疾而四分五裂,且不说与孙中山有宿仇的章太炎等元老出走自立政党,连参加武昌首义一直奉孙文为旗帜的孙武等人也改奉黎元洪,加之这两年同盟会党在民国政坛翻手云覆手雨,同盟会这块招牌实际上已经臭大街了。不得已宋教仁等人只能另起炉灶组建国民党。
1912年8月,同盟会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等政治团体改组合并成立了国民党。孙中山挂名理事长,实际上是由宋教仁代行理事长职权。
早在1912年的5月,由同盟会分裂出去的民社、统一党以及其它几个政团实行五党联合成立了共和党,以黎元洪为理事长。该党拥有国内支部27个,海外支部7个,党员约10万人。组建该党的五大政团中,统一党,即前之中华民国联合会,创办者为章炳麟、张謇、程德全等,皆有功民国之人,其党员咸一时材俊;民社,即武昌起事诸人,武汉旧有共进会,光复后,孙武、张振武、 刘成禺、张伯烈等组织政党,推黎元洪为领袖,其党员皆共进会之创造民国者;国民协进会,乃黄河以北最初发生之政党,其中党员成为才识闳达,热心共和之士;民国公会,为扬子江一带革命团体之光复会中稳健分子及其他政客学子所组织;国民党,为江浙间朴学士人素昔从事教育及地方公益者所组织。该党也算是人才济济,势力不可小觑。
民国二年,全国举行普选,成立国会参、众两院,以众议院席次总计,以国民党所占为最多,计有二百六十九席,共和党,一百二十席,统一党,十八席,民主党,十六席,跨党及无所党籍者,一百七十三席。国民党若不计跨党派人士,在参议院274个席位总共赢得132个席位,参众两院均为第一大党,代理事长宋教仁可望成为国务总理。
很显然,共和党深知不足以与国民党竞争,乃事先谋划与统一党、民主党联手,允诺以副议长予民主党。民主党刘崇佑则坚持非议长不可,共和党不得已让步。正是因为藉三党之联手,两次投票,汤化龙当选众议院院长,共和党陈国祥为副议长。其后,统一、民主、共和三党正式合并为进步党,推黎元洪为理事长,梁启超、张謇、伍廷芳、汤化龙等九人为理事,以期与国民党相抗衡,从而形成国会中两党政治的规模。
尽管是对手,宋教仁私下与汤化龙、梁启超却早有默契。他曾秘密拜访梁启超,表示两党轮替执政,本是应有之义。在即将到来的国会大选后,如果梁启超当政,他则愿意在野相助,如果他本人当政,则请梁善意监督。梁启超对此十分感动,事实上,这也是他和汤化龙一直以来的梦想。
梁启超、宋教仁、汤化龙这些议会迷的蓝图就是改人治为法治,尽管政见不同、理念各异,但是都期望在规则的框架内,通过政治协商来解决问题。这种理想一改以往中国“朕即国家”、圣旨就是法律的治理模式,通过组建政党来反映民意,通过政党磋商来平衡各方利益,通过代议制政府来实践民意,无论哪个政党成为执政党,其根本还是要维护民意,由此实现“主权在民”的建国理想。
只不过,上海车站一声枪响,这个理想又破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