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五十二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尽管北京的段祺瑞没有恢复原议会,但毕竟没废除议会制度,北京政府依然是各国承认的合法政府。而广州护法政府的组建,在汤化龙这样深知现代法理的人来说,却是违背了临时约法的行为。也就是说,在南北两个政府之间,汤化龙尽管对北方政府也不满意,但为了维护法制,还是选择了北方政府。在汤化龙看来民国之乱象主要的原因就是各派势力视国家权力为私产,无论在朝在野,无论用何招牌始终是个麻烦制造者,一心攫取权力,连自己制定的规则都不愿意遵守。所以汤化龙要改造国会,扭转国会中的不利局面。
打倒张勋以后,段祺瑞邀请梁启超、汤化龙等人一起组阁。然而,徐树铮等人却深不以为然,他们认为梁任内务总长为较宜,汤氏应出掌教育,其理由是汤化龙在袁世凯时代即为教长。实际上,梁、汤二人对入阁并不热衷(此时林长民尚在南方),曾面见段氏,坚辞不就。为此还征求过北京、天津党员意见。可商议的结果,竟是决定梁、汤二人入阁,梁、汤二人只好随段氏入京。
关于召集临时议会,实际上这是梁启超的一个建议。然在召集临时参议院时,本由进步党开列名单,以内务部名义发电各省照办。段派人士则认为如此选举,其议员大多数将为进步党人,而此后的政府之一举一动,难免受其挟制,是为去一国民党,不啻又来一国民党。徐树铮私下向段氏陈述此意,段未表态,徐认为已默许,于是另开名单,分电各省将内务部前电予以推翻。及至新国会选举,全由徐树铮等人暗中操纵,做过众议院议长的汤化龙几不能过问;而币制改革对日借款一事,本应由财长梁启超主管,却由交通总长曹汝霖秘密办理,梁氏竟不得与闻。
1917年11月10日,临时参政院在京召开会议(西南五省拒派参议员),四天后,段系王揖唐当选议长,那彦图为副议长,史称“安福国会”。进步党梁善济竞选议长,果告失败。“汤、梁自信已经抓在手里可以支配全国的选举权,始知已被安福不动声色地攫去”。随后的国会选举也惨败收场,汤组织内阁的梦想至此破灭。
又两周,段祺瑞以四川、湖南用兵失败,与冯国璋发生府院主和主战之争,辞去国务总理,梁启超、汤化龙、林长民以及外长王大燮、教长范源廉、农商总长张国淦被批准去职。时人说“计梁、汤自六年(1917年)7月17日入阁,至11月22日随同段氏去职,表面若相始终,而精神则早已分离矣……”
梁启超表示从此不再过问政治。失意之余,汤化龙辞职下野,准备出国考察。
汤化龙反思失败的原因时意识到,段祺瑞迷信武力统一,不足与谋宪政。对于军阀,汤化龙此时才意识到“私兵”之害。“从而深悔从前与国民党鹬蚌相持的错误”。汤出国以前,在《晨报》上公开发表文章,“对北洋派多谴责语,对国民党多谅解语,颇引起各方的注意。”尽管汤化龙以维护宪政立场出发,对国民党人冰释前嫌,然而这一切都晚了。
虽是如此,汤化龙仍然志气不衰。在他看来,“今天国事闹成这样,就是因为没有一个人懂得妥协退让,一切都以权威来争取。”,“使吾意想中之国会政府,一日见诸实事,而国家犹无治效者,则吾乃死心削迹矣。吾政制师外国,不知彼固亦旧而新,恶而善者,方其自旧之新,自恶之善,必有层累曲折致力之所始。逮今日吾但取彼既新既美之制,涂附旧习恶政之上,以冀相入,其药不应病,宁足怪?而觇国者皆摭此遗彼,此良可恨。吾将亲察而求之,或有万一之获。”他出国考察,就是想去探寻一条能避免中国乱局的道路,最终使中国走上宪政之路。此刻的他,已经是一位深谙民主共和精髓的成熟政治家了,不过面对每个人都试图僭越规则的情形,这个政治家只有太多的无奈。
然而,历史留给汤化龙的时间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