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四十八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在段祺瑞受命组建政府的时候,依据早年孙洪伊独资创办北仓蒙养小学堂,并与天津宜兴埠温世霖等人合资创办天津民立第十小学堂、明新中学堂、普育女子中学堂和天津私立电报学堂的经历,安排孙洪伊担任教育总长。孙认为此职位影响力小,坚辞不就。不得已段祺瑞改派他担任内务总长。与此同时,孙洪伊已经加入了中华革命党,颇受孙中山器重。孙中山支持其到北京就职,虽然孙洪伊志不在此,孙中山“又面嘱孙洪伊对北方政府要起监督作用”,孙洪伊由此成为孙中山安排在北京政府内的核心人物之一。
孙洪伊有国民党的支持,背后又有直系为依托,到京后踌躇满志。他对美国公使芮恩施说:“国会不可能只限于进行它的主要工作即完成宪法的制定,它还必须控制国民政府。”据张国淦和天津《大公报》称:他一方面支持黎元洪同段祺瑞展开正面斗争,行使监督和质问权,并仿照民元内务部组织法,大力裁员,另一方面拥戴同乡冯国璋为副总统,试图以冯制段,分化北洋派。孙到任不久即取得黎的信任,参与一切密议,隐然执府中之牛耳。其联合总统府秘书长丁世铎,与国务院秘书长徐树铮相抗衡。徐树铮为段的左右手,以国务院秘书长而兼陆军次长,俨然为总理第二。徐树铮倚段以为抵制,与孙意见争执日益激化,黎、段感情因之益趋恶化,最终酿成了府院风波。
依照《临时约法》的规定,总统任命总理以后,总理在组阁的时候有人事任命权。眼见以孙洪伊为首的“商榷系”在政府里根本不商榷而是当搅屎棍,所以段祺瑞就想任命心腹徐树铮为国务院秘书长,帮助自己与孙洪伊对抗。依法总理的任命需要总统盖印附署才能生效,但是黎元洪在孙洪伊等人的怂恿下一直不同意,拒不签字。后来是徐世昌出面调停才化解危机,黎签字同意。
徐树铮3岁识字、7岁能作诗,13岁中秀才,号称神童,17岁食廪,被段保送到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就读,堪称文武全才。辛亥革命中,徐树铮为段祺瑞起草《北洋五十将乞共和电》与《乞共和第二电》,以武力威胁,称“谨率全军将士入京,与王公剖陈利害”,迫使隆裕太后同意宣统退位。1914年5月,徐树铮任陆军部次长,年仅34岁,为次长中最年轻者。此人一辈子对段忠心耿耿,也为段所倚重,时人称“段(祺瑞)无徐则不能办事”,“其人有‘袁世凯第二’之称”。当年外蒙的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在俄国人支持下自立为博克多汗,宣布独立,建立大蒙古国,建博克多汗国。徐树铮以西北筹边使兼西北边防军总司令身份率西北边防军第一师进入外蒙古,仅以随身护弁若干人假意入宫觐见,出其不意囚禁了哲布尊丹巴,迫使外蒙完全放弃自治,将一切权力上交中华民国政府。由此可见徐树铮为人处世之一斑。
在徐树铮的眼里,除了有知遇之恩的段祺瑞,其他人是不入他法眼的。这在“私兵”制度下,讲究“兵归将有”的时代最为推崇的精神。所以想要推倒段祺瑞,必然要先干掉徐树铮。年少轻狂,加之独尊段祺瑞,导致徐树铮对大总统黎元洪连起码的尊敬都不屑于表现出来。为此黎元洪聘请一样霸气耿直的丁佛言为总统府秘书长与之抗衡。丁佛言为报界出身,笔锋锐利,喜欢谈论时局,打抱不平,如今被召到黎元洪麾下,两大府院秘书长真如针尖对麦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