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十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英雄檀石槐 二
但是,是啊,很多时候就怕但是。汉人骨子里面天朝为大我为尊的思想,注定了没有几个人可以平等对待这些北方部族,也没有几个清醒的人找到跟北方民族对话的正确方式。这种以夷制夷的策略以当时的历史条件看,的确是个很好的政策。只要维持与这些弱小部族的和平关系,经济上给予适当的支援,引导他们逐步融入,并且有诚信的保持政策的连贯性,起码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这个政策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的。
刚刚尝到汉朝一点甜头的乌桓人,立刻就去掘了匈奴单于的祖坟。那个把苏武放回汉朝的壶衍鞮单于一怒之下发兵两万痛打了乌桓人。乌桓人还没缓过劲来,霍光又趁火打劫,发兵斩杀乌桓六千余人,斩三部落首领而还。汉昭帝此时又封壶衍鞮单于匈奴为属国。
原本这些还没开化的草原民族崇信的是诚信,讲究的是有仇必报,他们看待问题的方式没有汉人那么多弯弯绕。直肠子的乌桓人感觉被汉人耍了,于是多次出兵攻打幽州进行报复。
其后到了王莽时代,更是规定匈奴人“乌桓降匈奴者,不得受。”同时挑唆乌桓人抗税于匈奴人,让乌桓人与匈奴人厮杀。始建国二年(公元10年),王莽发兵三十万进攻匈奴,其中就有不少乌桓、丁零兵。而且这些乌桓兵的妻子家小是被王莽扣押为人质以后才出征的。这些人质不服内地水土,要求返乡,王莽不许,于是人质逃亡,并在各地劫掠。这些人质最后都被诸郡官吏杀光,乌桓兵一怒之下反叛投降了匈奴,日益痛恨汉人。
从汉武帝到王莽以及东汉初年,乌桓人被卷入汉匈战争,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找粗大腿抱。匈奴强就跟匈奴,汉人强就顺汉人。而且不断的战争,反复的杀戮,被利用、被背叛,乌桓人不得不以更北的部族来补充南下损失的人口,不得不继续向南、向西迁移。
日渐强大的乌桓人联合鲜卑人以及其他部族趁着匈奴内乱,一举击破匈奴,迫使匈奴千里北逃到了漠北,漠南地空。东汉光武帝趁机送钱送丝帛给乌桓人拉关系,同时给乌桓人各部头人封爵,要他们迁徙南下。
除了传统的辽东、辽西、右北平、渔阳、上谷等郡,更是要求乌桓人迁居到代郡(今山西阳高)、雁门(今山西代县)、太原(今山西阳曲)、朔方(今内蒙伊克昭盟鄂尔多斯)等十郡。同时恢复了西汉的乌桓校尉制度。乌桓校尉主要工作就是给岁币、扣质子、开互市。也就是给乌桓人送钱,把首领的后代养着作为人质,每年定期跟乌桓人做生意。能贸易,虽说依旧是不平等的贸易,乌桓人还是很高兴的。以至于汉明帝、汉章帝、汉和帝三朝约50年时间,汉朝的边境都相对太平,没有大的战事。
为了过上好日子,不再被两个超级大国蹂躏,乌桓人逐步走向了定居生活,渐渐与汉人融合到了一起。从辽东到河套那时候有大量乌桓人与各族交错而居,有些改为农耕生活的乌桓人一眼看上去还真一下子分不清他是乌桓人还是汉人。
乌桓人南下了,原来乌桓人的世居地也自动放弃了,能到南方过好日子,谁还呆在那个苦寒之地呢?但是乌桓人走了,鲜卑人来了。乌桓人放弃的地盘很快就被鲜卑人占领了,鲜卑人可以说是跟着乌桓人南下的。
当时也不是所有的乌桓人都南下了,还有一些不愿放弃游牧生活,想当自由民的乌桓人留在了祖地。这些人想在祖居地过逍遥日子的美梦被鲜卑人打破了。留下的乌桓人成了鲜卑人的一部分。
乌桓人人数本来就没有鲜卑人多,乌桓降汉以后分散居住在十郡,有些势单力薄。而且乌桓人里面能征善战的武士组建的“乌桓胡骑”又被东汉皇帝拉去当了近卫兵,所以整体上说乌桓人是挡不住鲜卑人的南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