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往事 ——一个消亡民族的故事 四十九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昙曜五窟之拓跋嗣 一
拓跋珪的良苦用心没有被太子拓跋嗣理解。
拓跋嗣作为长子,他的母亲是出身独孤部的刘氏,刘氏的老爹与兄弟都是独孤部的大人。拓跋嗣十七岁的时候也就是公元409年被立为太子,随即拓跋珪就杀了刘氏。少年拓跋嗣哪里能理解老爹杀了老妈的良苦用心,跑去跟拓跋珪大吵大闹,被拓跋珪逐出后宫。史书说拓跋嗣为了怕老爹一时昏乱杀了自己,于是远避他乡。
让人看不懂的史书这时候说拓跋珪因为一点小事,要杀掉宠妃贺夫人,贺夫人的儿子是清河王拓跋绍。这个拓跋绍按照史书说法是“凶狠险悖,不遵教训。好轻游里巷,劫剥行人,斫射犬豕,以为戏乐”。这样一个混小子,当听说老爹要杀老妈,于是带领亲信串通宦官,翻墙入宫杀了拓跋珪。流亡在外的拓跋嗣潜回京城在大臣安同等人支持下杀了拓跋绍,登上了帝位。
这是典型的汉人眼里的宫斗剧。你回想一下刚才说拓跋珪立的规矩,立子杀母,要杀贺氏不就等于是说要立拓跋绍为太子,而拓跋嗣就丧失了继承权?出身贺兰部的贺氏看到独孤氏的太子流亡,自然会想到填补这个空缺。只不过拓跋绍与贺氏不想以贺氏的性命做交换,所以才有了拓跋绍深夜进宫弑父的故事。
然而就算是这个拓跋绍弑父的故事也很可疑。拓跋绍的母亲贺氏按照辈分说应当是拓跋珪的小姨,她的姐姐也就是拓跋珪的母亲还生了几个儿子,只不过这几个儿子在历史上有些讲不清道不明。
拓跋蹇死的时候拓跋珪还未出生,算是遗腹子。问题是拓跋珪还有好几个弟弟,这些弟弟不管怎么说都跟拓跋珪不是同一个父亲。有说这几个弟弟是拓跋珪爷爷拓跋什翼犍生的,有说这几个弟弟是跟拓跋珪叔叔拓跋翰生的,还有说这弟弟当中也有贺氏在独孤部避难时候跟刘家人生的。不管跟谁生的,也不管是弟弟还是叔叔,反正按照草原规矩,拓跋珪死后这帮人都有机会继承皇位。这么一大排抢位置的,就算是拓跋绍被立为太子,他又有几成把握坐稳那个位置呢?
那么这么看来,朝中后宫自然是贺兰部力量最强大,可以利用拓跋嗣不理解父亲杀母而排挤独孤刘氏的太子拓跋嗣。撵走了拓跋嗣之后,贺兰一部又因为到底是让拓跋绍继位还是拓跋珪弟弟继位又产生了冲突。这个在史书里其实已经看出了端倪。
史书里说,拓跋绍杀了老爹,隔着宫门问百官是不是支持自己继位的时候就点了叔父阴平公拓跋烈的名字,说拓跋烈也有继位资格,等于是直接问你拓跋烈是不是要冲进来抢位置?史书说拓跋烈痛苦万分,大哭而出,假意顺从了拓跋绍,但是又暗地里与拓跋嗣勾结,迎立了拓跋嗣为帝。
实际上真正支持拓跋嗣继承大位的,还是安同、崔宏这一帮汉族大臣与汉化鲜卑人。从拓跋嗣被立为太子,到拓跋绍杀父,再到拓跋嗣继位,这一个多月的动荡中,到底谁杀了谁,特别是拓跋珪到底死在谁的手里,这已经成为了一个迷。各位如果有兴趣可以自己去当一次挖坟党,看看是否有新的发现,历史的有趣就在这里,能从故纸堆里找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是读史的乐趣之一。
等到皇位之争尘埃落定,拓跋嗣才逐渐明白老爹的苦心。在汉化鲜卑人那里叔侄就是仇人,亲兄弟就意味着动乱。所以生前只是个贵人的刘氏被拓跋嗣尊为皇后,从此以后只要是历任皇帝的母亲都被尊为皇后,而立子杀母的传统也就延续了下去,一直到北魏末年,历经一个半世纪的统治,这个传统都没有废除。所以史书里说拓跋嗣恨老爹杀了妈,只怕还有另外的解说。如果拓跋嗣反对这个立子杀母的制度,那这个制度在他手里就应该废除而不至于传承了一百多年,这充分说明拓跋嗣是理解了老爹的苦心的。
只不过这个立子杀母的制度也有弊端,也就是后世的北魏皇帝一个比一个小,小皇帝上位又引发其他问题。之所以皇帝小是因为上一任皇帝的嫔妃们都害怕第一个生孩子,拼命避孕,谁第一个生孩子,就会因为儿子立为太子而被杀掉,儿子成了老妈的催命符,你说哪个还敢抢着生儿子?生的晚不说,很多长子几乎是生下来就被立为太子,随即母亲就被杀掉,所以晚年得子的皇帝死去,接班的皇帝都还小,为小皇帝辅政又会引发其他的权力斗争。这也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