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山西 十一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云冈石窟与伊东忠太 三
客栈、旅社的简陋、肮脏也让伊东忠太忍无可忍。
他对“有时不得不在比乞丐容身之处更脏污不堪的所在过夜”而耿耿于怀,所以他劝诫旅行者最好自带寝具。同时如果不确定前站是否有吃的,最好也自带食物,因为“旅行者投宿的人家并不向借宿者提供餐具与食物”。当然伊东忠太也说“出门在外,不妨将就凑合,只要当地人能予果腹,旅行者亦可来者不拒,照吃不误。”
在《手记》里难得被伊东忠太称赞的是中国各地都有《府志》、《县志》,旅行者可以通过阅读这些地方志,对旅行目的地有个快速的了解,使得旅行变得有趣起来。就算没时间、没机会读地方志,他也吐血推荐先读一下《大清一统志》,算是对中国有个大致的了解,便于更好的在中国旅行。他自己就很后悔在这方面准备不足,不管是旅行还是搞研究,不做这方面的准备,会造成诸多遗憾。所以伊东忠太墙裂推荐“务必多加了解”目的地的历史地理。
因为专业的缘故,很多宗教建筑也是伊东忠太的考察对象。所以他对当时中国的宗教状况也附带做了一些研究。在他看来,清末时期一枝独大的乃是“喇嘛教”,这其中执牛耳的更是“黄教”,传统的汉传佛教已经是“萎靡不振”。盛唐以来的佛教十三宗“尽归禅宗一门”,然而就是这个禅宗,好多信徒也讲不清来龙去脉,“但凡拜访佛教寺院,询问寺中僧人所奉宗门为何,能明确告知者,十人之中竟无一人。”“至于禅宗的五家禅又如何区别,则鲜有知其然者。”那个时候天台宗的祖庭天台山业已改奉禅宗,原本供奉华严宗的五台山,“已是十有六七归于喇嘛教。”伊东忠太发现“伊斯兰教徒遍散国中,几乎无处不有,伊斯兰教徒持伊斯兰戒律,虔诚至极。”隋唐以来作为中国人精神载体的汉传佛教衰微到这个地步,这个国家也是没救了。
所以原本借着考察佛教建筑,意图研究佛教从印度传播至日本路径的伊东忠太在大同发现了云冈石窟,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他考察的结果就是云冈的造像风格与古代印度犍陀罗艺术可谓一脉相承。
根据史书的记载,北魏强盛之时,西域四十余国皆来朝贡,甚至还有西天竺的朝觐者。所以北魏是连接西到波斯、阿富汗、鞑靼,东至朝鲜、日本的纽带,于是融合了地中海艺术风格的犍陀罗艺术经过这个路径一直传到日本,因而在日本也能看到犍陀罗风格的影响。
伊东忠太认为云冈这样的建筑“纯属西域风格,与先秦及两汉以来汉民族地道、纯正的建造手法大相径庭。”这种说法在当时乃至今日仍让不少中国人不舒服,堂堂天朝文化竟然被这些绰尔小贼说的这么不堪,这是否定中华文化,这是打击文化自信,这是为侵略服务,这样的思想绵绵不绝。因此伊东忠太这个侵略者的标签算是难得摘下来了。
伊东忠太发现云冈纯属偶然,他原本在大同主要是寻找辽金二代的遗物,然后从大同去归化(现呼和浩特)考察,结果出了大同沿着武周川走了约三十里就发现了云冈村,“一寥落寒村而已”,但是村旁这个石窟却震撼了他。关于云冈的考察,他单独在《建筑学杂志》发表过论文,算是第一个向世界介绍云冈的人。
从云冈石窟伊东忠太推断大同附近一定还有北魏的遗迹,甚至是皇家的陵寝。遗憾的是,原本没有这方面的准备,二来已经计划去归化,所以只好放弃了在大同继续深入研究的机会。这个任务是由后来者水野清一、长广熊敏在1930年代完成的。这又是另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