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四十四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袁世凯死后第二天,黎元洪依法继任总统,段祺瑞再度出任内阁总理,南北均无违议。但为恢复旧约法南北各调,相持不下。汤化龙遂以调停人北上,劝说段祺瑞,旧约法当以恢复。段本人似被汤氏说动,惟左右持异议,阻力颇大。汤氏即电告护国军军务院,再使压力,谓必可得。驻沪海军不久即通电加入护国军,声称若不恢复旧约法、重开国会,决不受命于北京政府。四日后,黎元洪宣布恢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国会,国会得以合法召集。7月14日,唐继尧通电撤销军务院。7月25日中华革命党也发出通告,宣布停止一切军事行动,护国战争宣告结束。各省陆续取消独立。
1916年8月1日,国会参众两院重开,汤化龙复任众议院议长。鉴于社会大众普遍厌倦党争的心理,汤化龙发表“不党”宣言,而不愿重回那个乱象的国会。汤化龙曾对人说了一番肺腑之言,他认为“分朋而自弱,适开旧派势力,使蹂践政党蹙国家新机,毋宁不党”呼吁“用友谊结合,犹乘舟然,惊涛骇浪中,且图共济,待达彼岸,而后分途,犹为未晚。”希望各党同人捐弃党见,同心制宪。经过一番考虑,他和梁启超等人将进步党改组为“宪法研究会”,化党为派。顾名思义,一心研究制宪的事情。这就是史上称为“研究系”的由来。
期间汤化龙先遭丧母之痛,又遇夫人在日本逝世,时间仅相隔一百余天,“化龙两遭家变,哀痛伤毁,有非人情所能堪者”。所以盘桓于上海,北京敦迫再三,不得已于二十多天之后才到会。
然而进步党内的孙洪伊等人,在护国战争期间,倾向于中华革命党,与汤化龙等人维护国会法统的思路相去甚远,最后决裂出走,选择与国民党“互相提携,以操议会之绝对多数”。对此孙中山指示本党说:唐绍仪、孙洪伊“此二公皆与吾等志同道合,诸君可赞助之也。”在孙洪伊的倡议和孙中山的指示下,孙洪伊及其追随者与国民党化合而成的客庐系和丙辰俱乐部于9月9日合组为“宪政商榷会”(即商榷系)。
孙洪伊脱离进步党与国民党合组商榷系,对进步党的影响不容小觑。不仅令进步党失去了一个声望、能力超群的得力干将,还因孙氏的离去影响了一批与之关系密切的集团成员,如温世霖、王乃昌、萧晋荣、彭介石、谢远涵、叶夏声、牟琳等五六十人随之离去,严重削弱了进步党的力量。进步党化合而成的研究系仅有议员160多人,而新化合的商榷系却有议员380多人,成为国会第一大派系。因此,“进步党之势弱,孙氏的分离颇有关系。”
虽然孙洪伊也发表过“不党”宣言回应汤化龙,然而随着研究系、商榷系的形成,随之而来的府院之争却令二人及其党员产生误解,矛盾激化,随之波及国会。政治分歧和意气之争比之袁世凯时期更甚,使得国会功能无法正常发挥,成为研究系日后不惜支持段解散国会,以临时参议院代之的原因之一。
汤化龙力争改变国会党争乱象的努力也是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