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汤化龙 三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鲁迅不能科举,但是退出官场的周锡恩却可以创办教培学校辅导别人参加科举考试。他先是创办了义川书院,一改以往书院教师的收入主要来自学费的制度,推行县学教师工资制度;也就是由把这些教师纳入体制内发工资,而不是依照学费多寡来决定收入;后来又在黄州兴办了经古书院,也就是汤化龙就读的那个学校。
这个经古书院又有别于传统的以科举辅导为主要目的的书院,首开义理,考据,经济,词章四项课目,以倡导新学。主张“今日之学,必择前人所未有,后世所不可无者为之。”考课的诗赋题有《显微镜》《千里镜》《汽球》《蚊子船》,时务题有《拿破仑汉武帝合论》《和林考》《唐律与西律比较》《倡论中国宜改用金本位策》等,这么一个学校当然是受张之洞赏识的。
尽管有张之洞罩着,归隐山林的周锡恩也没落了个好下场。
1896年罗田大水,周锡恩将家中存粮除留下“十日之粮”其余悉数捐出赈济灾民,还向朝廷申请了两千两银子、五千担米来救灾。从古至今,这种救灾是个中国人就知道里面有什么猫腻。周锡恩认为这是朝廷给他面子才拨发的赈灾钱粮,所以坚持要监督足额发放到灾民手里,于是他亲自带人查点灾民人数,造具名册,按名册点名发放。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周锡恩这么搞那还不招人嫉恨啊。恰好此前不久周锡恩纳了妾,这个妾算起来是周锡恩远房的侄女,所以这些人就一起联名告状,说周锡恩纳的这妾不合理法,有违人伦。一直不停的告,几次都被张之洞给压了下来。在朝为官被人弹劾,归隐山林还被人状告,周锡恩郁闷之情可想而知。
不仅如此,周锡恩的不识时务再次坑了他自己,直接就断送了自己的小命。
戊戌变法的时候,朝廷颁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就有一条各地可以依照西式方法实行团练,借此裁减绿营,削减军费开支。团练说白了就是训练民兵,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而且民兵费用基本由地方筹集,所以有钱有势的人那时候都积极进行团练,这等于是既响应了国家号召,又能保境安民,还能给自己看家护院。要知道周锡恩在老家修建的“是园”传闻有九十九间半房,他家的地上有桑树万株,出点钱搞团练对于周锡恩而言百利无一害。
但是不是你说无害就无害啊。你说起来是练民兵,人家说你私建军队也说的过去啊。况且周锡恩依照当地传统,为防乱世匪患,一年时间之内先后修复了平湖白云、青云、庆云三个寨堡,再发展下去就可以依靠这些寨堡拥兵自重了。朝廷让你帮着练民兵,不是让你去当曾国藩、李鸿章啊,湘军、淮军已经让太后头疼了,你再搞个鄂军出来那不是掉得大啊。
“百日维新”失败以后,那些怀恨在心的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积极响应变法”这顶帽子绝对比“强纳族女为妾”要重啊。于是,最后闹到中央,大学士徐桐以“甄别翰林”例奏请将周锡恩予以“勒休编管”,即罢去他的功名,编籍为民。以一在籍翰林而入甄别案,这在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这次张之洞再也保不了周锡恩了。那个时代一个翰林被剥夺功名,削籍为民,属于奇耻大辱。隔年,周锡恩就抑郁而死,年仅四十七岁。
呜呼哀哉!
汤化龙在经古书院的求学生涯就是在周锡恩当校长的期间。汤化龙深受周锡恩的影响,对于西学从不排斥,而且还能努力钻研。汤化龙是经古书院的佼佼者,考据、辞章、性理、经济,无不精通,每遇课试,旁征博引,下笔万言,常为一院之冠。这为汤化龙今后走上法学道路,希望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法制国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汤化龙毕业于1897年,两年后他的校长周锡恩含恨辞世。校长未竟的夙愿,汤化龙默默的接手,他要改变那个朝代,他要改变那个中国。这才是汤化龙在清末民初成为风云人物的根本。